5417314162_7fafbc37aa_z  

photo credit: Jessica Lucia via flickr cc

幾天新聞不斷播放過年期間武陵地區發生諾羅病毒的群聚感染,

患者嚴重上吐下瀉、肌肉痠痛,

這一波疫情截至2015年2月23日止,已經累計有217人感染,

為近年來很大規模的集體病毒型腸胃感染事件。

你知道什麼是諾羅病毒(Norovirus)嗎?

 

 

我們要先從「腸胃型感冒」這個名詞說起。

有時候(大多是冬天)你拉肚子或嘔吐去看醫生,

常常會得知自己患了「腸胃型感冒」,其實醫學定義上根本沒有這個詞,

而醫生這麼說大多是為了讓病人容易理解一件事:

這是一種病毒感染,而且也會傳染給別人。(不是你以為的因為吃了壞掉的食物或是暴飲暴食)

通常有兩種情況,第一個是這篇要談的病毒型腸胃炎,

另一個則是感冒有時造成輕微的腸胃不適。

 

病毒型腸胃炎容易發生在秋、冬天

與我們一般所熟知夏天容易食物腐敗造成的食物中毒完全不同;

容易引起病毒性腸胃炎的病毒包括輪狀病毒(Rotavirus)、諾羅病毒與腺病毒(Adenovirus)40型、41型

感染時雖然也可能有輕微咳嗽、流鼻涕等感冒症狀,但是其他痛苦絕對會讓你容易忽略它們...

輪狀病毒和諾羅病毒雖然屬於不同群的病毒,

但主要症狀都為嘔吐、腹痛以及腹瀉,偶爾伴隨發燒、肌肉痠痛及全身無力等;

感染後1-2天會開始出現症狀,而症狀持續1~2天。

輪狀病毒好發於小朋友,而且傳染力極強,只要「幾隻」病毒就可以讓下一個人生病;

諾羅病毒則任何年齡層都可能被感染,傳染力亦強,抵抗力較差的民眾會有較嚴重的症狀。

 

所以到底怎麼樣得到病毒型腸胃炎(這裡有Q&A!!)的呢?

不管是諾羅或輪狀,主要都是透過糞口傳播,

也就是吃到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飲水

所以如果廚師或其他員工手不乾淨而處理食物,顧客就很容易被感染。

此外,由於傳染力很高,

若照顧病人時,接觸到他們的排泄物、嘔吐物等,

再接觸自己的嘴、鼻或眼睛黏膜,

或是吸到病患嘔吐物形成的飛沫,都可能被感染;

爸媽、幼稚園老師和小兒科醫師很容易不小心就中標。

 

目前病毒型腸胃炎沒有特別的藥物,

治療以避免脫水和補充電解質為主。

所以最重要的工作仍然是預防!!!

經常洗手(尤其是如廁後、處理食物前)、要熟食,

消毒病患使用過的器具及照顧病患戴口罩及手套等。

小心預防,才能避免遭受上吐下瀉之苦!

 
arrow
arrow

    ph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