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劉曦宸

最近在網路上常可以看到有關「小頭症寶寶」的文章,例如像是蘋果日報的這篇圖解新聞:【茲卡病毒恐致寶寶小頭症】,到底,茲卡病毒 (Zika virus)是什麼呢?跟SARS、MERS-CoV、伊波拉、禽流感......一樣的恐怖嗎?

我們先來看一段世界衛生組織(以下簡稱WHO)釋出的茲卡病毒的影片:
 

在這個影片裡面,WHO提出了與茲卡病毒有關的5個Q&A:

  1. 什麼是茲卡病毒?
    茲卡病毒是可以透過被埃及斑蚊 (Aedes aegypti) 叮咬而在人類之間傳播的病毒,埃及斑蚊也是傳播登革熱、屈公病、黃熱病的病媒蚊,而這一種病媒蚊在美洲、非洲、亞洲、太平洋諸島等地方都存在。
  2. 茲卡病毒感染症的症狀是什麼?
    在1940年代,我們第一次發現這個疾病,一直到2007年,茲卡病毒感染症的症狀都很輕微,比如說會有發燒出紅斑丘疹結膜炎肌肉關節疼痛等,但現在懷疑有一些嚴重的併發症是與茲卡病毒感染有關,例如格林-巴利症候群 (Guillain-Barré syndrome,又稱急性多發性神經炎,會出現肌無力的狀況) ,或是「小頭畸形 (microcephaly) 」,也就是最近常看到的這張照片的寶寶所罹患的疾病。
  3. 現在有治療茲卡病毒感染症的方法嗎?
    可以治療茲卡病毒感染症的方式不多,而且也沒有疫苗,不過還好大多數的個案症狀都不嚴重甚至沒有症狀,所以針對一些不適的情況,例如頭痛、肌肉痛、關節痛,我們就可以使用一些支持性的藥物減緩這些症狀。
  4. 我應該要避免去有茲卡病毒存在的地區旅行嗎?
    基本上我們應該要遵循衛生單位所提供的建議來考慮是否去一些國家旅行,特別是懷孕的婦女建議要先向醫師做諮詢
  5. 要如何預防呢?
    最好的方式就是避免被蚊子叮咬,比如我們可以在清晨或黃昏這種蚊蟲活動的高峰期穿著淺色的長袖衣服和長褲,還有就是使用防止蚊蟲叮咬的用品,另外小孩或老人在休息的時候,我們可以罩上蚊帳來防止蚊子叮咬。

 

在台灣,「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病毒傳染病研究室」於2月1日也釋出了一個茲卡病毒 (Zika Virus) 感染症的全球流行病學的防疫先鋒資料,我們根據金傳春教授的敘述,來簡單做個關於茲卡病毒的說明。

一、就像是登革熱一樣的茲卡病毒感染症

|登革熱,和蚊子有關的疾病|
 

去 (2015) 年的夏末到秋天之際,台南爆發登革熱疫情,政府全面撲殺病媒蚊,也向民眾宣導要「徹底清除孳生源」。像這種以蚊蟲當作傳染的媒介所傳播的傳染病,稱為「蟲媒傳染病」,除了登革熱,日本腦炎、屈公病、黃熱病、瘧疾等也都屬於這類傳染病,這一次引起全球關注的茲卡病毒感染症,也是蟲媒傳染病的一種。

|蟲媒傳染病的特色|
相對於「直接傳染」,蟲媒傳染病是一種需要靠蚊蟲(就是金老師檔案中的「節肢動物」,例如說昆蟲類)當媒介,才能把病菌從一個人傳遞到另一個人的「間接傳染」的傳染病,也就是說,生病的人不會直接把病菌傳染給另一個人,疾病的傳播必須要靠「媒介」的幫忙。所以,對於蟲媒傳染病來說,我們可以用「消除媒介」的方式來防止傳染病的擴散,比如剛才提到的登革熱,如果沒有病媒蚊在中間幫忙傳遞登革病毒,登革熱的疫情就不會擴大,反過來講,因為環境有利於病媒蚊生長(例如天氣變熱、有積水容器,就有利於蚊子與孑孓的生存),於是就進入了流行季甚至疫情爆發。

|茲卡病毒感染症|
造成茲卡病毒感染症的茲卡病毒,和造成登革熱的登革病毒一樣,在生物的分類學上屬於「黃熱病毒屬 (flavivirus) 」(也有人翻譯成「黃病毒」,或金老師翻譯為「黃質病毒」),所以茲卡病毒的特性會和登革病毒有點相像,比如,茲卡病毒感染症的病媒蚊就和登革熱一樣是埃及斑蚊白線斑蚊,茲卡病毒感染症的症狀也和登革熱一樣可能會有發燒、頭痛、肌肉痛、關節痛、出紅斑丘疹的情況,所以有些茲卡病毒感染症會被誤診為登革熱,另外,茲卡病毒感染症也和登革熱一樣,大部份的個案症狀都不嚴重,甚至不會出現症狀。
不過,茲卡病毒感染症還是有些與登革熱不同的特徵,例如一般來說,我們認為蟲媒傳染是登革熱的唯一傳染途徑,但茲卡病毒感染症除了可藉由蟲媒傳染之外,還有可能透過輸血或性行為直接傳染,也可能經由母嬰垂直傳染給胎兒,並且有可能會造成胎兒小頭畸形,在這個部分,雖然WHO有強調現在還不清楚茲卡病毒與小頭畸形之間的關係,但對孕婦來說,還是要特別留意預防病毒的感染,如果有感染的疑慮,則可對寶寶進行超音波的追蹤檢查來確認寶寶的健康狀況。

二、茲卡病毒的流行地區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中心 (CDC) 的資料(會定期更新,下方放置的圖片是2016年2月3日的資料),目前茲卡病毒的流行地區集中在中南美洲,而我國疾病管制署所公告的國際間旅遊疫情建議等級(也會定期更新,後述資料為2016年2月12日的公告),除了中南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的墨西哥、瓜地馬拉、宏都拉斯、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哥倫比亞、委內瑞拉、牙買加、海地、多明尼加、美屬波多黎各、厄瓜多、巴西、玻利維亞、巴拉圭等之外,還首度新增了東南亞的泰國,共36個國家/屬地為第二級警示區(疾病管制署2月14日新聞稿),另外亞洲地區的柬埔寨、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加彭5個國家列為第一級注意區。
12688298_10156463519775263_115855233564991438_n     
 

三、茲卡病毒在台灣
今 (2016) 年1月台灣出現了第一名境外移入的個案(疾病管制署1月19日新聞稿),這名泰國籍的男子是在1月10日入境台灣,由疾病管制署實驗室確認感染茲卡病毒,幸好的是目前個案的接觸者都沒有出現疑似症狀,不過因為現在是一個地球村的概念,人們在各個國家之間頻繁地旅行著,所以還是要小心謹慎地防止境外移入的發生。另外,茲卡病毒感染症也於1月公布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不過,因為近來小頭畸形和格林-巴利症候群的個案數已經達到WHO「國際公共衛生緊急關注事件」的標準,疾病管制署於2月2日上午將茲卡病毒感染症改列為與伊波拉、MERS-CoV(莫士)、新型A型流感等同類的第五類「新興法定傳染病」疾病管制署2月2日新聞稿)。

四、茲卡病毒感染症的預防方法
根據我國疾病管制署的建議(登革熱/屈公病/茲卡病毒感染症防治工作指引(2016年2月1日版)),登革熱的防治方式可以適用於茲卡病毒感染症,也就是說,我們預防登革熱疫情的方法,也就是預防茲卡病毒感染症的方法,而最佳的防治方法就是消除孳生源。要消除孳生源,平常可以遵照「巡、倒、清、刷」的口訣打掃居家環境:
 

巡:經常巡視居家環境、避免積水的情況發生;
倒:將積水的容器加蓋或直接倒置;
清:時常清除沒有用的容器;
刷:盆栽底盤、花瓶、水盆、後溝、排水槽等易積水處要時常刷洗乾淨。

WHO對此也釋出了在居家環境中消除孳生源的宣導圖片,其實最重要的就是下面的黃字:沒有孳生源、沒有蚊子、沒有登革熱/屈公病/茲卡
mosquito-breeding-infographcs-eng
(圖片來源:WHO網站。)

另外,就是要防止被蚊蟲叮咬(如下圖,來源:WHO網站),例如住家環境中加裝紗門/紗窗、休息時罩上蚊帳使用防止蚊蟲叮咬的用品(如:防蚊液、防蚊貼片等)、穿著淺色的長袖衣服及長褲、使用捕蚊燈等。
zikainfosocialmedia  

而對於有疫情傳出的高風險地區,則可以暫緩旅遊計畫,或是至當地時要加強防蚊的措施,返國後若出現不適症狀就要儘速就醫,並且主動告訴醫護人員旅遊史,好讓專業人員有充足的判斷依據,也可以防止疫情的擴大。

最後,我們前幾天在《公共衛生關我什麼事》臉書上分享了圖文不符針對茲卡病毒創作的可愛圖文,也一併分享給大家喔~ 

arrow
arrow

    卡特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